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还需要强调学生物理实践操作,特别是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需要教师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文章针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趣味教学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课改下趣味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引导实验的趣味性不足
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行物理实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参与实验课程时的心态,没有关注在实验过程,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未注重对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激发,没有将物理课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进行趣味化处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进行实验过程,教师一位地给学生演示实验,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很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无法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传统物理教学方法过时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受高考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时只关注解题思路的培养,而忽视了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之与现代化要求相符,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大多让学生进行基本定义和公式公理的识记,忽视在整体上对知识进行趣味性教导。初三物理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多采用的是习题演练方式,一味地追求高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物理知识,导致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物理趣味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实现物理与多媒体结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逐步进入各个领域,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极大的方便了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无需在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省了不少课堂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物理课本中的电路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前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把讲课内容用视频图像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供学生观看,提高学生兴趣,将枯燥的物理知识更加形象化。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可以采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将每个线路图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特别是在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可以将二者进行鲜明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二者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实现物理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讲解时,不可局限于课本知识,需要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生活的现象引入课堂,将筷